“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曾散去。
近日,由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专题片开篇就以“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解读“永远在路上”的本源,以十八大以后落马的知名“老虎”“苍蝇”为例,形象深刻阐明了“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反腐败斗争的成败,更是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看着镜头里“老虎们”的“现身说法”,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我深刻感受到管好“三圈”的重要性。
一是筑牢“思想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不可避免地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对照党章和党规,严格要求自己,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四讲四有”党员,坚决遵守纪律规矩,严格执行中央“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时刻保持底线意识,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筑牢自己的“思想圈”。
二是净化“朋友圈”。每个人都有朋友,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普通人交友需谨慎,领导干部交友更需慎之又慎。觥筹交错中,多少党员干部被所谓的“朋友”拉下了水。“原来我以为这有什么呀,都是朋友,其实很多人都在观察你,希望你有爱好,希望你有所求,他来迎合你拉近关系。我觉得时时刻刻都得注意,可能不经心一个事儿,后头跟着不定多少利益周转呢”,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这段话揭露了很多领导干部“朋友圈”的本质,社会上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与领导干部交朋友,看中的往往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当权力与金钱成为朋友,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就极容易发生。而围绕在吕锡文身边的各类小圈子,最终演变成了影响巨大的“腐败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慎重交友,择善而交,净化朋友圈、纯洁朋友圈。
三是管好“家庭圈”。当“贤内助”变成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家十几名家属涉及贪腐、擅权干政,管好“家庭圈”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管好自己还不够,还要管好家庭,管好“身边人”,如果领导干部对“身边人”疏于管理,要求不严,对他们的出格行为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放纵、唆使“身边人”去搞自己不便、不能、不敢直接参与的腐败交易,自己成为家庭腐败窝案的“掌门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带坏整个家庭,带坏整个社会风气。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政廉洁,在给“身边人”做好示范、教育的同时,还要经常吹吹风,告诫“身边人”不越位、不越权。拒腐防变,需从守好门户开始,从管好身边人做起。只有用切实的教育和管理,才能有效增强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为官之路与贪腐之路莫不如此。正如李春城所悔悟的:“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而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亘古不变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纪底线不可触碰”的理念,遵守党纪国法,绷紧廉洁从政之弦,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