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农业应急知识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15:30 来源:WWW.NANYUE.GOV.CN 作者:
1.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集约化养殖污染等。化肥和农药过量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1)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各种污染物大多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大气、土壤等,经过农作物的根系或叶片吸收而污染粮食、蔬菜、茶叶等农产品。 (2)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农用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调节剂等。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会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3)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使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会成局部地区不同程度的污染。 (4)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因对堆放、处置和管理不善,造成垃圾飞扬、污水横流,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 (5)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尾气中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公路两边的农田,致使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3.什么是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生存)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像我们所熟悉的西红柿、土豆、葡萄、石榴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外来入侵物种是外来物种中的极小部分,指在当地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中建立种群,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的物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水花生等。它们先适应当地生态系统,进而大肆绞杀本地物种,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 如何防止外来有毒有害物种入侵?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依法管理; (2)加强检疫封锁,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和扩散; (3)加强检测普查,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和报告制度; (4)加强风险评估,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减少在旅行、贸易、运输等活动中引入外来入侵物种的可能性。 5.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有哪些影响? (1)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的清洁整齐; (2)容易滋生蚊蝇、蟑螂等,传播病菌,危害村民身体健康; (3)生活垃圾腐败后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4)雨天垃圾被冲入沟渠或河流污染水体; (5)随便丢弃的废电池、塑料袋等还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6.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有哪些? (1)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2)堆肥,食品类废物制作有机肥料; (3)焚烧,有害垃圾需要焚烧或特殊安全处理; (4)填埋,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等采取卫生填埋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7.如何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就是在保证人、畜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少的农药用量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安全使用农药要从农药的配制、施用、防护、合理混配和轮换使用以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处理等环节严加注意,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8.如何选购农药? 首先要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对口药剂,其次是选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同时做到交替使用不同品种。选购农药时还要注意是否“三证齐全”,是否过期变质,是否标签齐全,并索要发票等事项。 9.什么是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的时间。 10.什么是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工作是为了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国家以立法的手段来促进这项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在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加强检疫检验,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及时组织扑灭并控制蔓延。 1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可用于载人吗?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得用于载人。 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违反规定载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扣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证书、牌照;情节严重的,吊销有关人员的操作证件。非法从事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由交通主管部门依照道路运输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处罚。 12.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能继续使用吗? 经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告知,检验、检查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应当排除事故隐患后再次使用。 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经检验、检查发现农业机械存在事故隐患,经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告知拒不排除并继续使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扣押存在事故隐患的农业机械。 13.发生农机安全事故怎么办? 发生农机事故后,农机操作人员和现场其他人员应当: 1、立即停机 2、抢救伤员 3、保护现场(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事故发生时机具和人员的位置) 4、报案: (1)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故及原因无争议的,可以在就有关事项达成协议后即行撤离现场。 (2)拖拉机在道路上发生事故,应报告事故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农业机械在田间、场院等道路以外发生事故,应报告事故发生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4)造成人员伤亡的,还应向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报案。 (5)购买了保险的,可通过电话(保险卡上有报案电话号码)向保险公司报案。报案时应向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卡号。 14.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来源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经过法定的专业质检部门检测,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是不含高毒高残留农药,其它低毒低残留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蔬菜。 15.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①急性中毒:导致神经麻痹乃至死亡;②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16.合理使用农药的原则是什么? ①对症下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在决定施药时,首先要搞清防治对象、对症下药;②适时用药,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要做到适时用药,要全面地看问题,并且要在时间上抓紧。从虫龄大小、生活习性、外界气温、对人畜和作物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抓住防治的关键时间;③合理的用药量和施用次数。无论哪一种农药,施用浓度或用量都要适当,切不要随便加大,以致引起药害,污染环境及更快地产生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