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了符合专业要求的地质工作程度概念模型
按照地质工作的专业分类建立了区域地质调查(4种),地球化学勘查(4种),地球物理勘查(9种),水文地质调查(2种),工程地质调查(2种),环境地质调查(5种),遥感地质调查(15种),海洋地质调查(2种),矿产勘查(10种),矿产地(12种)等10类69种地质概念模型,分类详细、适用,为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2、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数据模型
科学合理地划分了空间数据图层和适合用户需求的属性数据格式。根据数据库用户需求结合地质工作专业分类特点,划分了区域地质调查(9个),地球化学勘查(17个),地球物理勘查(33个),遥感地质调查(19个),水文地质调查(9个),工程地质调查(3个),环境地质调查(6个),海洋地质调查(2个),综合地质调查(4个),矿产勘查(30个),矿产地(13个)等共11类145个图层。建立了属性数据格式,包括地质工作程度数据项七个方面30项,矿产地属性数据11项,完全能满足各方面用户的需求。
3、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完成了全国数据汇总和建库任务
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了数据汇总工作,由于有40个单位参加数据采集工作,因此为数据汇总和建库工作带来了困难。本项目开发了专用软件,解决了空间数据图层整理,属性数据统一规范,数据项缺项处理,数据唯一性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经过汇总,地质工作程度数据由原来的97213套,整理为94787套,矿产地数据由原来的57866套,整理为56802套,极大地提高了数据质量,提升了数据库的整体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