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25日上午,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长沙召开湖南省耕地保护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孙敏在会上通报了我省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呼吁全社会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图1: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切实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全省连续14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先后启动实施了环洞庭湖和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以及25个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建设,实施各类农村土地整治项目9000多个,新增耕地160余万亩,整治耕地1000余万亩,新建和改造沟渠20余万公里、田间道路16万余公里及大量泵站、桥梁等生产生活设施,惠及项目区农民群众近2000万人,开展了124个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和地块。目前,全省耕地保有量621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27万亩,均高于国家下达目标数,确保了湖南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为提升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我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制度保障、规模引导、市场配置、激励约束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规模由2005年的3226亩/亿元下降到2012年的1452亩/亿元,下降幅度67.74%,节约的土地规模相当于两个中等地级市本级建成区规模。
(图2:孙敏总经济师发布新闻)
发布会介绍了下阶段我省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工作安排。在耕地保护与建设方面,我省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耕地保护责任,严格实行年度考核和离任审计,科学划定并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受理,没有耕地占用计划、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一律不予批地,涉及基本农田的一律报国务院审批,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土地整治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探索开展“先建后补、以补促建”试点;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我省将从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存量挖潜、监督考评六方面出发,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除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区位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外,禁止涉及占用水田的调规,坚决杜绝“政府换届规划换届”现象,组织开展第四轮开发园区(含省级工业集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启动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全面清理各种以低价供地为条件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工业用地零地价甚至负地价现象,全面开展闲置及低效用地清理,推广新的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落实国家下达的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任务目标。
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厅机关相关处室及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耕地保护处、地产管理处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中新社、香港大公报、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红网、潇湘晨报等2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
(江翔/文、图 伍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