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方先知厅长接受记者专访)
3月25日,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接受新华社、文汇报、新华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11家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专访,畅谈新型城镇化等热点问题。3月26日,新华网在首页刊发了专访报道《湖南省国土厅厅长方先知:新型城镇化不能是“城市圈地运动”》,中国日报网、中国城市发展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二十余家媒体纷纷转载,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
“绝不能再搞‘摊大饼’式的城市圈地运动”
日前,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出台,此次规划始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对城镇空间载体的界定和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城镇化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为我国城镇化中长期发展做出规划。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方先知给出了三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是科学确定城市边界和土地整体规划。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既要创造条件让城镇化的人口在城镇有其可用的土地,又要集约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现在的基本标准是,每一个城镇人口使用的城镇土地不超过100个平米。越是大城市越要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有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可能每人还不到100平米。二是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土地要合理立体的开发利用,能够建高层多层的地方要尽量建高层多层,能够合理利用空间的地方要尽量利用。三是从城市结构来说,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多发展组团式的,功能分区相对合理的城市群,不能搞过去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圈地运动。要像北京的京津冀,几个省市联合起来发展组团式的城市群。
“充分听取和尊重被城镇化人群的意见”
在谈及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时,方先知认为,科学确定城市边界,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但要听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府的建议,还要听取和尊重被城镇化人群的意见。“要将公示期延长,确保各方面的声音充分表达。”另一方面,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人群进行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补偿,使失地人群“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要让失地农民纳入各种社会保障,使这些失地农民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培训等。“对各种违法用地行为的,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湖南‘两难’矛盾解决得比较好”
谈到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和耕地保护这对矛盾时,方先知说,从湖南实践来看,这个矛盾解决得比较好。“湖南已连续14年实现占补平衡。主要是我们落实了法定的占补平衡义务。就是用地单位,必须占一亩耕地补一亩耕地。也就是说,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占用耕地的话,就必须先补充相应数量的耕地,才能够批准建设用地,从而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有人质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占的是良田,补充的是一般耕地。方先知解释说,“从狭义看,的确有可能占的是优质耕地,补的是一般耕地。但是城镇化所占的耕地,有一部分是受到污染的耕地,而重新开垦的耕地,都是新鲜土壤,基本没有受过污染。所以耕地质量还是有所提高的。同时,建设占用耕地还需交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这项费用专项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
此外,方先知就墓地审批改革、湖南矿泉水开发利用等热点问题与记者们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