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街道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农村局 > 工作信息

产业扶贫托起脱贫致富梦

发布时间:2018-11-16 17:49:00 作者:南岳区农业局 郑晶 来源:湖南三农网

全面小康看农村,农村小康看扶贫,扶贫开发看产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依靠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区农业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谋划产业布局,推进“旅游+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带动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潜能,走出一条“南岳特色”、“旅游样本”的产业扶贫之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行动,努力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扶贫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依靠产业脱贫,着力构建贫困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走出“越扶越穷”的泥沼,全力托起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一、主要做法

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我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原来由于贫困户与企业、能人脱节,难以与产业融合,造成贫困户没有内生动力,无法彻底摆脱贫困。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立足南岳特有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利用“评企业信誉度、评企业主社会责任感、评企业发展潜力、评群众对企业满意度”的四评机制,经多方论证,精心评出17家发展前景好、信誉度佳、带动能力强的优质经济实体,通过签订《产业扶贫协议书》和《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协议》,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走贫困户与实体经济合作发展之路,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一)做好前期调研,精选项目。我局与乡镇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以及进村串户拉家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调研, 宣传产业扶贫政策,有效调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能人、大户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我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经过认真细致地摸底调查,科学论证,并充分征求村(社区)和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后,确定了17个财政资金扶助产业项目,涉及茶产业、猕猴桃、中药材、土鸡等特色种养,使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受益,覆盖率达100%。

(二)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主要举措。区主要领导专门带队到张家界武陵源区,区农业局组织乡镇领导去株洲炎陵县,组织全体党员赴江西莲花县学习取经,提出要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相结合,通过自主发展产业、直接帮扶、委托帮扶3种扶持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而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出台了《南岳区2018年省重点产业实施方案》《南岳区2018年度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确保产业扶贫稳步有序推进。

(三)全区齐心协力,强力推进。目前,产业扶贫仍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为打好今年的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保十争五”的目标,区主要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认真、细致、慎重的敲定了17个产业扶贫项目,所有项目都明确了联系县级领导、乡镇责任人和业务指导人。为构建可持续脱贫、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我们主动向省、市扶贫部门请教,请区审计、财政、法制办把关,拟定了《产业扶贫协议书》和《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协议》。

(四)严格规范程序,阳光运行。认真落实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中央、省、市、区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镇、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扶贫资金使用分配、拨付金额等数据及时录入“互联网+监督”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所有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在相关部门、乡镇、村支“两委”及贫困户代表的共同监督下签订协议,以契约形式按政策确定项目收益分配比例及年限,资料必须做到“四个一致”,即农业局、乡镇、村、项目实施单位均一致,贫困户手中必须有协议。

二、主要体会

   (一)必须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需两端发力。我区立足挖掘宏观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潜在市场优势的机遇,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优势方面,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把握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推进供给侧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方面,充分整合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综合景观优势和人文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在水濂村全力推进“月光下的村落”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红星村着力打造“中国星村”最美村落,龙池村纳入“十里茶乡”重要景点着重打造。区位优势方面,充分利用南岳机场、高铁、高速、铁路、国省道等综合交通优势,吸引相当部分外地游客需求侧市场需求。潜在市场优势方面,茶叶、无公害水稻、蔬菜、绿色水果、生态养殖、旅游产品,本地需求侧购买能力大幅提升,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二)必须要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多元筹资投资。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开发投资巨大,要充分整合扶贫开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各项惠民政策资金,同时吸引利用社会投资、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等,形成多元投资。近年来,我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先后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达8100万元2018年成功创建了“中华寿茶文化之乡”、“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和“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

(三)必须要发挥各级干部的引导作用和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干部始终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要素。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帮扶责任人思想要统一,思路要清晰,无论是总体规划、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开拓,还是村民发动、设施改善、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带头人要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敢想敢试,善待机遇,率先垂范,实干担当,尤其是乡镇、村要发挥纽带引导作用,激发村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促进全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四跟四走”的良性循环。

(四)必须要以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攻坚,最终目的是使群众享受改革发展和实惠。要始终围绕群众受益这个根本,充分引导群众结合自身实际优势,通过参股、用工、种养、农产品销售等多层次、多渠道增收脱贫致富。为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的“两张皮”现象,我们把利益联结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正确引导贫困户将扶贫小额信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优质经济实体,采取委托帮扶的方式,使每个产业都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实体获得融资,产业发展增强后劲,贫困户得到股权分红的共赢目标。

三、下步工作

(一)加强指导,提供科技服务。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区审定”的程序建设好、管理好扶贫项目库,认真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乡镇和参与产业扶贫的经营主体,搭建好利益联结平台机制,善用自身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做好田间技术指导,“抓典型、树样板、搞示范,以点带面,全线推进”,确保产业扶贫政策精准落地,落地见效。

(二)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倾斜扶贫项目,按照“政府引导、财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资金整合思路,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产业投入新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和集聚效应,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和整合力度,确保“委托帮扶”项目的顺利推进。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推动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上级下拨的行业扶贫资金要报区扶贫办备案,并将扶贫资金使用进度和情况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及时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切实加强整合资金日常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力争一年打基础,年年见成效。

(三)跟踪问效,确保贫困户受益。建立产业扶贫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滞留、闲置,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做到“扶贫不扶懒”、“扶贫不扶富”,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增产、增收、增效。乡镇要根据协议督促项目业主按时将需返回给贫困户的本金及利益分红转入乡镇财政所帐户,并及时通过扶贫明白卡管理系统“一卡通”发放给贫困户,着力打造“阳光扶贫”。

旌旗高舞风帆劲,破浪前行正当时。我们唯有真打实干,埋头苦干,坚定的扛起这份历史责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攻下产业扶贫这个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磨刀终不误砍柴工,产业扶贫必将托起贫困群众的致富梦、幸福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