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阳市加快运用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推进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为重点的测绘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建成了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地质灾害、警用警务、数字城管等10多个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推动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近日,衡阳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经验在201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上作为典型推荐。
地理信息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2014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市人民政府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履行职能,运用现代遥感测绘技术,制作了市级600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的高清影像图和1:2000地形图并建库;制作了市、区、乡、村四级基础底图共198幅,并将底图作为“两违”检查图基础底图发放到各城区和园区。通过实地核查和动态巡查的方式,对变化的每宗地的属性都进行了全面统计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按月发布“两违”底图和数据,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区县责任签收人。按月例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报市委书记、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以外,还以7个区长为责任签收人,分别统计各区本月新增违法、违规用地面积及宗数;本月拆除违法、违规用地面积以及一个月以上未拆除的面积及宗数。通过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图核查违法建筑,做到有图有真相,当事人容易接受,拆违工作推进顺利。2014年以来,市城区共控制违规建设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用地、违规建筑达30万平方米,年节省拆迁成本近2亿元。
市县一体化数字城市建设破除信息孤岛
2011年,衡阳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定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市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签订了数字衡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共享协定。
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基础工程是数字县域的时空定位基准,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为实现市县两级城市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投入,市政府决定由市国土资源局提供技术和平台建设,县级负责基础数据生产、更新和相关应用体系建设。2014年11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县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2014年11月底前完成立项,12月底前启动,2015年全面建成。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衡阳市县一体化和部门信息共享,加快衡阳数据中心建设。”
截止2015年11月,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政府先后与全市8个县市区全面签署了《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共建共享合作协议》。为支持8个县市区数字城市建设,市财政目前已投入资金1460万元,因制式统一、数据贯通和避免重复建设,为每个县区节约了400多万元建设经费。目前,全市数字城市市县一体化建设和应用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唯一市县一体化建设省级试点单位。
数字县市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单一部门使用数据的局限性,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跨部门、跨行政区域共享,建设了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12345政府服务平台、数字城管、电力设施查询、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人口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利用,成为各部门优化决策、互通联合、提升服务、普惠民生的亮点工程。
数字衡阳地理空间框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业版、政务版和公众版已分别部署在市涉密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发布运行,为专业部门、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在衡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演示现场,只要轻点鼠标,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条街道的全景图,甚至可以看得出每一栋房屋的楼层,数得出每一条街道的路灯盏数。
协同联盟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2015年11月,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协调下,衡阳市积极会同郴州和永州两市成立“湘南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联盟引入相关甲级单位、高校、软件开发商等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而且在高校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实验室,集产、学、研为一体,创新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服务机制,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支撑湘南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促进湘南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湘南创新联盟的成立,将为打造完整的信息产业链、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消除地理信息鸿沟和孤岛以及数据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平安社会建设、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先进的遥感测绘监测技术和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