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长沙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一期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验收,并获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与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两年以来,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原有12个应用部门基础上,今年新增长沙市供水公司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个部门,共为14个应用部门提供数字服务,获得了业界用户的一致好评,应用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六大成果
数字长沙地理空间框架一期综合运用了“3S”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与点云建模、ETL空间数据一键提取、海量数据切片与管理、地名地址智能匹配、负载均衡、迈向云端的虚拟化等多种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六大成果与应用成效。
(图1:开福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督信息平台)
首次统一了全市空间基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提供了空间基础;首次完成了覆盖全市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整合、完善了各类地理信息数据,为共建共享提供了数据基础;首次建成了全市三维地形数据,完成了实验区精细化三维城市建模,制作了三维电子地图,为地理市情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首次建立了全市权威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天地图·长沙,成为湖南省首家接入国家天地图主节点的、全国首家互联网上发布城市三维电子地图的城市;首次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传统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理念,初步形成了全市共建共享体系;突破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编制了共享标准与规范,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致力形成长效机制。
14大服务领域
按照“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原则,长沙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福区政府等签订了共建共享合作协议;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多方数据交换与共享,进一步丰富了市级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扩展了应用范围,并建立了公安、执法、地灾预警、社区管理等十几类典型应用示范系统。
(图2:长沙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
一是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督信息平台。为了全面构建“街道—社区—网格”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 “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区域平安”的社会管理目标。开福区政府建立了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督信息平台,借助数字长沙地理空间框架一期建设成果,依托长沙市电子政务网,免费在线获取了所在辖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和三维数据,有效地支撑了网格化社会管理监督信息平台的运行,创新了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了公众参与和表达诉求的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该平台已在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四方坪街道试点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全区全面推广。
二是长沙市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长沙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在长沙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基础地图基础上,建立长沙市城市管理所需要的专题地图(网格地图、主次干道路网地图),以长沙市城市管理专题地图为基准,完成以下工作任务:1、对各网格的信息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与建库,把每个网格各管理类型(5类:市政,园林,环卫,执法,街道社区)相关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责任领导姓名、联系电话进行整理并数字化建库。 2、建立一套基于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定位查询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定位到当前位置是在哪个网格;并能便捷查询到网格中各责任类型的相关责任人及其部门领导和联系电话;如移动设备支持通话功能,则可以直接拨打相关责任人的电话,不需要跳出系统去使用拨打电话。
三是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简称PGIS平台):该系统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自双方签订共建共享合作协议来,市国土资源局已为市公安局PGIS平台部署了最近一年全市1.18万平方公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市六区和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主城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长沙市路网数据和行政村数据等,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在快速反应、打防管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管理、惠及百姓。
(图3:数字城管综合查询)
此外,长沙市还建立了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系统、市情综合展现与决策支持系统、渣土扬尘综合治理平台、人口网格化管理系统、邮政网点管理系统、公交管理系统和法人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示范系统,并交付相关单位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这些典型应用示范系统的建立,不仅探索了一条可行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服务模式,更起到了良好的应用示范与推广作用。长沙市工信委、电子政务办、交通运输局、城管局、统计局、水务局、住建委、旅游局等部门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事宜已与长沙市国土资源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大展望
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力量、分析形势,确立了三大建设目标:
一是构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库与资源管理中心。通过建立地下三维地质数据库、三维地下管网、数字地表模型、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三维景观数据,进一步整合、叠加各类专题数据库,逐步建成全市统一的、集中涵盖空间、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和资源管理中心。
二是构建地理信息服务云中心。充分运用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构建地理信息服务云中心,提升海量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化水平。
三是全面推广应用,促进城市信息化进程,彻底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数字长沙向智慧长沙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