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村及乡属单位:
自5月始,我乡进入汛期,降雨明显加强,为认真落实市、区部署,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山洪地质灾害引发安全事故,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了《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请各村及有关单位,认真组织贯彻实施,确保全乡汛期安全。
龙凤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一日
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设施等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做好我乡辖区内的山洪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1、认真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贯彻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洪工作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负责制,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防洪、抗洪工作,做到防洪有组织,预防有措施,抢险有能力。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结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村组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四)适用范围
凡在我乡范围内发生的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等自然灾害使用于本预案。
(五)预案审批
南岳区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龙凤乡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南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1)区域内河流分布情况
龙凤村:河流发源于广济寺,流经龙凤村四组、三组、二组、一组,现有河堤 4 公里,河坝2座,山塘3座,桥梁3座。
水口村:河流发源于青山,流经全村各组,现有河堤12公里,河坝16座,山塘 9 座,桥梁 12座。
红旗村:河流发源于中山沟,流经红旗村八组、七组、六组、三组、九组、二组、一组,现有河堤7公里,河坝4座,山塘1座,桥梁6座。
(2)气象、水文和暴雨洪水特性
1、气候、水文条件
南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2、暴雨、洪水特性
由于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内降水丰富,各种形式的流水作用活跃,对地表冲刷能力强,使地表分割破碎,河谷发育,河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汇流快而集中,局部暴雨明显,洪水主要由暴雨和雷雨形成,多在5、6、7、8月份,洪水呈单峰型,峰型尖瘦,涨落陡峻,持续时间短来势凶猛,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对中、下游居民、道路等构成极大威胁。
3、区域内地形、地质和水土流失情况
①地形、地质
龙凤乡地形总趋势呈南高北低,平均海拔600m,最高海拔880米,坡度多在30度-60度之间,边缘地带坡度最大可达70度以上,山体连绵起伏,系以花岗岩断块组成的峰林状的垒形中山地貌。
②水土流失情况
我区降水丰富、温差较大,易使地表破碎风化,造成水蚀;成母岩石多属玄武岩,土层浅,日曝雨淋,保水性能差;森林植被大多是人工植被,单层林多,疏幼林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二)经济社会情况
1、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分布情况
乡辖 3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60人,其中,农业人口2360人。
2、耕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
全乡总土地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8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茶叶、油菜等。201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9800万元,2014年末全乡累计固定资产19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
(三)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历史山洪灾害
据统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龙凤乡累计共遭受山洪灾害11次,受灾面积2400多亩,累计受灾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①山洪灾害的成因:
A、水土流失造成山洪易发。水土流失的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有崩塌、滑坡等重力的侵蚀,加之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加剧乱砍滥伐,肆意破坏植被,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不注重水土保持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开发,轻保护”从而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由自然侵蚀变为人为加速侵蚀。
B、降水丰富集中直接导致山洪暴发。局部高强度的降雨作用于南岳区地形地质复杂多样的山丘区,极易造成泥石流,滑坡、山崩和溪河、塘库暴满横溢,发生惨重的山洪灾害。
C、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防洪标准低。我乡绝大部分水库塘坝建于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工程老化失修严重,遗留问题多。主要表现为配套不到位,不能按设计收益;病险水库、工程较多;山丘区河流大多数有岸无堤,有堤部分也是质量差、标准低。
D、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全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②山洪灾害的特点:
A、暴雨山洪出现季节性强,频率高。南岳区的汛情主要在4月初至9月底,主汛期集中在5-8月份,这段时期也是南岳区山洪灾害的多发期;
B、山洪突发性强,时间短,来势凶猛,成灾快。山洪灾害往往由于在短时间内发生强降雨,导致河川径流迅速汇集,水位陡涨,突发成灾,从降雨到灾害形成仅几个小时,最短历时仅1个小时,使人们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C、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形成山洪灾害的降雨,大多来势迅猛,势不可挡。洪水所到之处,将沿山沟和溪河两岸大片良田、房屋席卷一空。泥石流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人死畜亡等。
D、山洪灾害常伴随着大量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
E、灾后恢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挟带大量泥砂石块,使沿溪河两岸农田水冲砂压,堤崩岸塌。重者砂压厚度4
(四)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工程措施
目前我乡境内共有小型水库1座(该水库属衡山县管理),防洪渠12km。水库的建成改善了南岳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在灌溉、防洪、抗御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城乡用水,建设农村小水电,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作用,但修建时大多属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有的是土法上马,群众运动,一窝峰上,以致于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再加之运行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建筑物和设备失修老化,水库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病害,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隐患。
2、非工程措施
目前,全乡范围内设有雨量站,乡镇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对辖区重点河段和沿山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段进行责任分解,层层签订防汛责任书,明确防汛责任人及其防汛职责,并逐步建立健全了防灾宣传、通讯、预警报警、防灾预案、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防汛工作制度。但是受本地经济条件制约,全乡并未真正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山洪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一)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二)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了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了危险区和安全区,本乡山洪灾害危险区9片,安全区12片。
四、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
龙凤乡防汛指挥组织机构构成: 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领导和组织本辖区内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和保障组,同时成立龙凤乡应急抢险大队,由乡长任大队长,分管副乡长任副大队长;应急抢险大队下设3个抢险分队(每队不少于10人)。各村确定1名监测人员,1名信息发送员,报乡防汛领导小组备查。
(二)职责和分工
1、龙凤乡山洪防御指挥部职责
龙凤乡山洪防御指挥部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全乡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区防办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有关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防汛部门的命令,拟订全乡防汛规章制度,及时提出防汛工作部署,组织制定实施乡内防御洪水方案,配合做好流域防洪工作,及时掌握全乡汛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督促检查各村(组)落实防汛责任制,组织开展防汛安全检查,组织调配全乡防汛物资和队伍,负责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防汛队伍建设,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各工作组职责
监测组: 组长旷迎春,成员由各村委会主任组成。负责监测危险区及上游洪水进展等信息。
信息组: 组长李燕,成员由各村委会秘书组成。负责对防汛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降雨、上游来水和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 组长周国荣,成员由危险区各村社负责人和派出所、村负责人组成。负责按照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的命令,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 组长李燕,成员由各村包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组成。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行,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保障组: 组长阳岳华,成员由财政所、卫生院、国土所、规划站负责人组成。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障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队长周建国,成员由民政办、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计生办、龙凤学区负责人和各村应急分队队长组成。在紧急情况下听从指挥部的安排,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危险区各村委会主任、各村民小组组长,其职责是: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五、监测预警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由于我乡并无溪河水位站,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确定我乡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值。
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70--10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50--70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30--45mm,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布山洪灾害三级预警;
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100--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70--100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45--60mm,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布山洪灾害二级预警;
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超过100mm,或1小时降雨量超过60mm,且降雨还将持续时,发布山洪灾害一级预警。
警报等级
|
临界降雨量(mm)
|
警报颜色
|
||
1小时
|
3小时
|
24小时
|
||
三级警报
|
30-45
|
50-70
|
70-100
|
橙色
|
二级警报
|
45-60
|
70-100
|
100-150
|
黄色
|
一级警报
|
≥60
|
≥100
|
≥150
|
红色
|
山洪预警标准划分表
(二)实时监测
1、监测内容
①及时掌握和了解在乡辖区内危险区或危险区上游雨量站的降雨强度和过程。
②各村设置洪灾历史水位标志及预警水位标志,有泥石流和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的重点隐患村必须设置监测点及时掌握变化移位状况等信息
2、监测要求
根据本乡实际,目前按群防为主的原则,各村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3、监测系统的设立
现根据危险区内行政村分布情况,汛期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建立水文、气象、预警、报警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布设观测站或简易测量设施,全乡共布设简易人工监测点2个,主要监测危险区及危险区上游的降雨、河道水位等信息,汛期落实观测措施,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发现紧急情况随时向乡指挥部和区防办报告。
(三)通信
我乡通讯方式采用有线电话系统、手机、广播等方式传输各种信息。也可用铜锣、高频口哨、半导体喇叭等设备进行预警预报。各村在汛期安排专人值班,配备专用汛情电话,并印发《防汛值班安排表》和《防汛联系电话表》,确保能及时与乡防汛办公室及值班领导联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重大灾情发生。
(四)预警
1、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等。
2、预警启用时机:
①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乡防汛领导小组各工作组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②当危险区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各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按临界雨量、水位分析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及时发布警报。
①在各监测点上报的降雨量小于各监测点临界雨量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区防办发布,按照区-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
②如各监测点上报的降雨量等于或大于各监测点临界雨量的情况,各监测点(村、组)可直接报告区防汛指挥部和乡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4、预警方式:
根据我乡实际情况,采用电话、手机、警报器和锣号预警预报。
1、当发生一般山洪即各监测点监测的河道洪水水位小于临界水位时,各村组监测点负责人将监测信息通过电话报乡防汛指挥部,经乡防汛指挥部分析后用电话通知可能遭受山洪灾害的村,各村再用广播或锣号向辖区群众报警。
2、当发生严重山洪即各监测点监测的河道洪水水位等于或大于临界水位时,有监测点的各村负责人在向乡防汛领导小组和县乡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利用广播、电话、铜锣、高频口哨、半导体喇叭等设备发布预警信号。
六、转移安置
(一)转移安置
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和已确定的危险区范围及居民等分布情况,我乡危险区有居民共1162人;其中龙凤村270人,水口村134人,红旗村758人。
2、转移安置原则
①转移安置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以及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的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
②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根据确定的转移地点和路线;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并填写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每一户。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
全乡辖区根据危险区村、组分布情况,共确定避险安置点 个,详见附图。各村、组每年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转移安置方案:
龙凤村负责人:刘春元
龙凤村危险区群众270人,沿公路和村路向广济寺制高点转移。
水口村负责人:周平国
水口村危险区群众134人,沿公路和村路向林场工区制高点转移。
红旗村负责人: 邵罗成
红旗村危险区群众758人,沿公路和村路向祝融峰制高点转移。
转移安置的组织实施:
转移群众及财产撤离由龙凤乡政府转移组和各村支部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总负责人:周建国 电话:13974779118,0734-5928600.
乡长及各村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本村转移工作,对于不听劝阻仍滞留危险区的人员,实行强行撤离,确保转移安置人员责任到村、安排到人。
4、应急处理
当交通或通讯中断时,危险区内村、组应在村、组负责人的统一组织下,按照预先制定的转移路线、地点转移。当村、组突然遇到险情且无法和辖区负责人联系时,应按已发放的转移安置明白卡所填写的内容、要求采取自救措施,自行向安全地点转移。
5、转移安置措施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乡政府机关、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负责各行政村的转移安置工作,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成员要分工负责各村民小组的转移安置工作。各村、组和乡机关驻村干部要在乡防洪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坚持安全第一、分工包干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其职责,乡长及沿线各村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群众转移工作,对于不听劝阻仍滞留灾区的人员,实行强行撒出,全面清理险区人员情况。若发生问题,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七、抢险救灾
(一)抢险救灾准备
1、宣传
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开展宣讲等方式宣传和普及洪灾防御基本知识,增强全乡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
2、抢险救灾方案
在本预案的基础上,危险区内各村、社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和实际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构,进一步确定(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抢险救灾方案。
(二)抢险、救灾
1、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险情,乡防汛领导小组在及时向县级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村、社应急抢险队要及时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国家、集体和群众的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乡山洪防御指挥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强制征用和调配辖区内的车辆、设备、物资等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补偿和处理。
2、汛前的监测、防御
在汛期,各村、社对辖区内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山洪灾害发生后人员的转移安置
山洪灾害发生后,各村首先要把被困人员和危险区群众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山洪灾害发生后的安置工作
抢险时所需物资凭龙凤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的调配单调运。实行先调用后结帐,在抢险救灾的同时,村、组监测小组人员加强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建筑物的防御,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保障工作小组做好对紧急转移人员临时安置工作,并发放粮食、衣物,龙凤乡卫生院负责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并负责医疗器械、药品和设施的储备,由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统一调用,同时做好灾区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及治病措施。对水源水质进行检验和饮水消毒,检查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搞好环境卫生及防疫工作。
5、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各村、组要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乡卫生院负责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6、灾后抢修
灾情发生后,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其它部门的配合下,恢复基础设施,确保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和抢险救灾的需要。
八、保障措施
(一)汛前检查
每年汛前,乡山洪防御指挥部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二)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各村、组要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2)各村、组要负责组织各自辖区内的居民熟悉已确定的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3)乡山洪防御指挥部负责各村、组等单位组织各自辖区内的抢险人员、转移人员开展实战演练。
(三)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确保我乡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特制定以下纪律。
(1)职责纪律
1、严格按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制、分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及有关法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2、各责任人必须服从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3、认真做好汛前、汛期和汛后的各项防汛工作,检查落实各自的工作职责。
(2)紧急转移纪律
1、各负责人应根据乡防汛领导小组发布的预警信号,及时负责辖区内危险区群众的转移工作。
2、按照预先确定的路线迅速转移人员。
3、在乡山洪防御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坚持安全第一、分工包干负责的原则,做到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以及集体有组织转移。
4、各责任人若因工作不力或责任感不强,发生失职或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或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附件:
1、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名单
2、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分队成员名单
3、龙凤乡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附件1:
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成员名单
姓名
|
职务
|
职责
|
联系电话
|
胡朝军
|
党委书记
|
总指挥
|
13875709581
|
周建国
|
乡长
|
指挥长
|
13974779118
|
旷迎春
|
常务副乡长
|
监测组组长
|
13975405726
|
周国荣
|
武装部长
|
转移组组长
|
18821810550
|
李 燕
|
人大副主席
|
信息、调度组组长
|
13975461368
|
阳岳华
|
副乡长
|
保障组组长
|
13975480409
|
谭文洁
|
党政综合办公室
|
信息、调度组成员
|
15873415250
|
李红亮
|
民政办主任
|
应急抢险
|
13907475200
|
王晓兵
|
团委书记
|
应急抢险
|
13875627812
|
郭 波
|
财政所所长
|
保障组成员
|
13973450052
|
许 灵
|
财政所
|
应急抢险
|
13807476071
|
周子铭
|
民政办
|
应急抢险
|
18373411660
|
綦建红
|
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
应急抢险
|
18711445721
|
唐西萍
|
计生办主任
|
应急抢险
|
13875629729
|
李俊衡
|
文化站站长
|
应急抢险
|
15073473866
|
刘国清
|
规划站站长
|
保障组成员
|
13507346380
|
文赋鼎
|
林业站站长
|
应急抢险
|
15200703670
|
雷水祥
|
国土所所长
|
保障组成员
|
13875705518
|
旷文亮
|
劳保站站长
|
应急抢险
|
18607343484
|
周海清
|
卫生院院长
|
保障组成员
|
13908442646
|
左冬阳
|
学区主任
|
保障组成员
|
13786492223
|
刘 震
|
派出所所长
|
转移组成员
|
13973439623
|
刘春元
|
龙凤村支部书记
|
应急抢险
|
13974706504
|
周平国
|
水口村支部书记
|
应急抢险
|
13974744128
|
邵罗成
|
红旗村支部书记
|
应急抢险
|
13875660949
|
附件2
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分队成员名单
姓名
|
责任村
|
联系电话
|
邵罗成
|
红旗村
|
13875660949
|
郭兴旺
|
红旗村
|
13875709801
|
阳小兵
|
红旗村
|
13461934390
|
王岳球
|
红旗村
|
15973391977
|
綦湘义
|
红旗村
|
13517349206
|
刘健华
|
红旗村
|
13469134840
|
刘庆祥
|
红旗村
|
15211828965
|
邵冬初
|
红旗村
|
18973404076
|
甘树芝
|
红旗村
|
13787726418
|
胡佳贵
|
红旗村
|
13875647517
|
王志明
|
红旗村
|
15273477862
|
刘国良
|
红旗村
|
13786420813
|
周平国
|
水口村
|
13974744128
|
郭泽雄
|
水口村
|
07345928478
|
彭桂芳
|
水口村
|
15874749635
|
郭兴春
|
水口村
|
15874749635
|
周叔祥
|
水口村
|
15874749635
|
郭同文
|
水口村
|
13487542517
|
郭光平
|
水口村
|
07345928485
|
龙凤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分队成员名单
姓名
|
责任村
|
联系电话
|
赵迪仁
|
水口村
|
07345928110
|
肖友如
|
水口村
|
07345928491
|
周开沌
|
水口村
|
07345928569
|
周开平
|
水口村
|
15874777838
|
李铁和
|
水口村
|
07345928572
|
熊成初
|
水口村
|
07345928562
|
刘春元
|
龙凤村
|
13974706540
|
廖泽民
|
龙凤村
|
13975485839
|
胡铁清
|
龙凤村
|
18600730669
|
杨 智
|
龙凤村
|
18973463460
|
陈军辉
|
龙凤村
|
15073474730
|
綦湘华
|
龙凤村
|
13055067183
|
周桃英
|
龙凤村
|
13973439453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龙凤乡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村
|
户数
|
人口
|
房屋结构
|
房屋面积(平米)
|
固定资产 (万元)
|
|
木(栋)
|
砖(栋)
|
|||||
龙凤村
|
65
|
270
|
15
|
50
|
10000
|
1830
|
水口村
|
34
|
134
|
|
34
|
5370
|
1600
|
红旗村
|
192
|
758
|
20
|
172
|
26500
|
48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